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14 16:19:21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锦八篇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锦八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x)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3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跟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跟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跟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跟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跟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跟“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跟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跟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跟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跟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跟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跟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跟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跟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此处隐藏5661个字……p>

1、课时安排:约16课时

2、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数列前n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习题不必太难。

4、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应重点加强。

5、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推导方法,能利用这些公式以及求证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列的前n项和。

6、理解Sn与an的关系,会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

7、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重视探究题、练习题、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的学习。

9、重视纵横联系,既突出数列的个性特点,又要体现数列的函数特征。

10、控制难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加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加强从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内容。

4、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性。

①本章内容虽在代数变换上的要求有所减弱,也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过多展开,但在知识的联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较多的加强。

②突出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强调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续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中不断推进与加深,因此,本模块对不等式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不高,有关含参问题,不要过分展开,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证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号成立条件等细节上过分纠缠。

6、有关线性规划的教学要求

①了解抽象模型的过程,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要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有关概念:线性约来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边界的概念及实路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平面区域。

④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抽象模型画可行域数学化解析化具体化图解法

⑤不必将后续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提前。

7、关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此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

(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

《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

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线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习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